2010年11月28日,這是我在臺東長假的第三天,也是這次假期的主要環節之一:第二屆「樂活臺東國際馬拉松」。
往臺東並不方便。要是交通時間算得準,最省時(也最貴)的方法是從香港乘飛機往到臺灣桃園機場,坐車到臺北松山機場後,再乘內航機往臺東。最便宜亦最耗時的是乘飛機往臺中機場,坐公車回臺中市區後再乘火車往臺東。然而錢與時間的最佳折衷,是先飛往高雄,再坐2.5~3小時的火車到臺東。
往返臺東的交通不便,另一意思是沒甚麼污染:清新的空氣、充沛而潔淨的水源、適中的氣候,還有面向太平洋,全臺灣最長的海岸線,堪稱為臺灣的後花園,所以農場也特別豐富,例如昔日作進貢用的池上米、香港稱番鬼荔枝的釋迦和金針花等。然而夜生活至於除臺東市區週五、六、日晚間稍繁華外,其他地區到了晚上七、八時後已變得人煙稀少,除了疏落的便利店外,其餘夜店欠奉。但若是需要思考,或是漫步聽海濤的,那麼信步即達的海岸卻絕不會令人失望。
這次賽事會記錄為我第四十個完成的馬拉松。雖稱為國際馬拉松,但參加者總數也不過1200人,對比同是2010年舉辦的第十四屆「渣打香港馬拉松」的60000人算是小規模。別忘記當年第二屆的「渣打香港馬拉松」也不過是6400人,賽事的人氣也要慢慢累積的。以臺東市才十萬人口,以及現有的交通網絡及住宿設施,相信參加人數近10000已是極限。回想我1999年才跑長跑數月便馬上報名參加了當年第三屆的「渣打香港馬拉松」,勇字當頭,完全不依循序漸進的章法。結果是全半程高速,後半段龜速,雖能在限時五小時內完成,但之後三天膝部的劇痛連下床也困難。
一如在臺灣曾參加過的長跑活動,七時起跑前總會有些健身導師在臺上帶領「暖身操」,難得是大部分參加者也很配合地跟著動作,當然也有些邊暖身邊替臺上暖身導師打分數的。然而,我倒沒予臺上活力與熱情十足的小妹們太多的注目,因為比賽時我會摘掉眼鏡,去除束縛。還好早已習慣了「近的不成問題,遠的不必看得太清楚。」這模式。
當大家還在暖身操的時候,有部分跑手早已溜到起跑線前,緊張與興奮的心情不言而渝。這次沒有邀請的精英跑手,或許應該說,男子總冠軍三萬元臺幣不足以吸引外來的精英跑手,但這反替其他跑手帶來了奬項的冀望。沒有早早混在起跑人群中,而是到會場四處抇照。攤位前的人龍、起跑線前跑手的緊張、臺上臺下的熱鬧,還有會場四周,這時刻沒拍下,比賽完成後情景便會很不一樣。
除非在起跑至於我這類不同文化的外來客,總是欣賞過注意力還是會的是與之前我所有完成的馬拉松相比,這次賽事於我最大的意義是放棄了跑了十二年的跑姿,轉用祇練習了兩個月的另一種跑姿來正式比賽。自從
手工肥皂(06/04/2010)
炒菜餚後的油,重覆使用又怕有損健康,倒掉會製造污染,但這些回鍋油是可用來製肥皂的,既省錢又環保之餘,也是不錯的親子活動。而且也可發揮創意,製造獨一無二的特色肥皂(見圖:照片取自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jupatty/post/1302688974/)
在臺灣多年前已不少社區,把家庭或連鎖快餐店回收而來的回鍋油,製成環保肥皂後出售,成本每塊才二元。四月初在臺灣逛書店時,發現此環保習作已發展得很成熟,已變成商機,製成的肥皂用來洗淨衣物或是日常清潔沐浴等,潔力不遜普通肥皂,據說用後也不會像一般清潔劑令皮膚乾燥,實在一舉數得。
材料:
- 回鍋廢油 1000 毫升 (ml)
- 氫氧化鈉 150 克 (g)(氫氧化鈉,NaOH,俗稱 Caustic Soda,即香港人稱的「哥士的」,化工、五金店,或日x城有售,固體粒狀。)
- 清水 300 毫升 (ml)
- 添加劑5毫升 (ml),如香茅油、檸檬汁、香薰精油等。
方法:
- 把 300 毫升水倒進容器,如鍋子。把容器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,例如是廚房窗邊。若可能把容器放在水槽,以便散熱。
- 把氫氧化鈉慢慢放進已注水的容器,此時容器會發熱,也有氣體冒出。
- 沿容器邊緩緩倒入回鍋油,並慢慢充分攪拌,直到鍋內容物呈粘稠狀。
- 放進添加劑,慢慢攪拌,可添加少量冷水,使易於攪拌。
- 待容器中的液體稍泠卻後(約15~20分鐘)把液體例進模中。(你可使用如貝殼、星形、冰棒、甚盤狀的,總之自行發揮創意。)
- 放在陰涼角落,約兩個月後,把成形的肥皂自模具中取出便可使用。
其實肥皂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品。右方的照片是拍自臺中市北屯區,內有很多不同形狀及性質的手工肥皂,外觀精緻又可愛,例如秈來極像巧克力的(有小孩子的家庭小心給誤吃)、像琴鍵的,當然也有不同味道,或適合不同膚質的。若拿來送禮,包裝也是挺精美的。這相片取自該店的網站,因為店內不准拍攝之故,但是店舖外觀還可以拍下。
說真的,裡面售的肥皂每塊NT$199, 若購禮盒包裝的通常六塊以上,已不算是便宜的伴手禮,問題反而是別人捨不捨得拿來用?
備註:相關網站
丹宇皂坊 http://www.tcb104.com.tw/0956045287/
主婦聯盟 http://www.huf.org.tw/green/soap17.htm
鶯歌陶藝(31/03/2010)
在今年復活節前後的九天,在我超額假期的初段,到臺北縣鶯歌鎮走了一趟。
由於鶯歌鎮蘊藏大量合適製陶的黏土,所以早於二百年前已有陶瓷產業,至今更是全臺灣最大的陶瓷藝之鄉,陶瓷品除內銷外更輸出至全球各地,包括建築用的紅磚、灰磚、壁磚、瓷磚;家居的浴缸、馬桶;還有茶具、花瓶、瓷板畫、家庭器皿、飾物等各類陶瓷藝術品。
由桃園市乘一站火車便可到達鶯歌鎮,對鐵道旅遊者是很方便的行程,半天遊便足夠領略小鎮風情。
在踏出火車站一刻,梯間及侯車間的陶瓷壁畫清楚告訴你這特色:陶瓷製品是小鎮最大的工業,品種繁多且質優的陶藝品亦使小鎮的旅遊業興旺。傳統農業隨歲月式微,陶瓷卻與鶯歌鎮悄悄地融合。
每年在鶯歌鎮舉行的「國際陶瓷嘉年華」,稱為「陶瓷老街」的尖山埔路便是重點。我遊覽當日剛好是嘉年華的前數天,街道已掛上不少宣傳旗幟,很多店舖早已為此作好準備,因此我還可隱約感到節日的氣氛。嘉年華目的據說是推廣陶瓷文化,如鑑賞陶瓷、製作陶瓷、展出陶瓷藝術製品:是藝術為主,而非商業促銷活動。
走在「陶瓷老街」,陶瓷店舖與陶藝工作坊之多,足以令平日對陶藝沒甚麼興趣的人也流連一番。精美實用的陶瓷家居用品固然不少,外國遊客要購買回家卻要考慮清楚,因為除了擔心機場行李託運會損毀這些易碎物品外,在旅程甫開始便要攜著這些物品也很不方便,若立下決心以貨運寄返,則要把把郵費也算進去。
最後以臺幣四百五十元購買了一支C調陶笛,吹出的是較柔和的中音域,小小的尚可放進行李箱內。相比對其他陶藝品的外行,自已對音樂的興趣及認識至少在選購陶笛時不至有笨笨的感覺。然而和店員閒談過後,再比對不同店舖的貨品售價,我相信這小鎮的民風是淳樸老實的,不會因為是遊客便提高售價。
陶笛的體積愈小音頻也愈高,最小的可完全藏於掌中;愈大的除了可吹出更低沉的音頻外,也可鑽更多氣孔,因此能吹出更廣的音域,奏出更多歌曲,所以除售價較費外,也要求更高的技術才可掌握,並不適合初學者。外形上除最常見的三角形及圓蛋形外,也有趣緻形狀如海豚、香蕉、鴨子等。這類陶笛體積較小且氣孔較少,相信是為了吸引小孩的學習興趣。
外表亮麗堅固的陶笛,在製作過程要經塑型、鑽孔、調音、上釉、窯燒等多個步驟。相比一些以塑料造成的「塑笛」,陶笛的製作成本會較高。但由於陶製的笛在外觀及吸水性比塑膠更佳,因此「塑笛」祗宜給純作擺設、手信,或是給初學者及小孩入門之用。
陶笛是簡單易學的樂器,祗需看懂簡譜便可吹奏,在閒時或心裡不平靜時練習或吹奏,都是很好的紓緩途徑。而且由於體積小重量輕,要走到鄉郊或海灘吹奏舒懷,無論男或女、魁梧或窈窕也不會有太多負擔。然而陶笛的局限在於它祗能吹出單音,適合與其他樂器合奏或演譯樂章的一些段落,除非你的技巧已很高超。
然而它的簡樸卻對於演譯自然純樸風格的音樂卻很合適。聽過一些陶笛演奏光碟後,或足以令人對這種樂器的觀感改變。遊完陶瓷老街,到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走一趟,便可在館內的陶品店找到很多陶笛演奏光碟,就是不買也有可以試聽。唯一要注意的陶瓷博物館平日是9:30~17:00開放,假日則至18:00。
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琉離外觀很觸目,館內戶外盡便是佔地廣闊的「月門廣埸」,可供舉辦展銷或表演活動;一樓還有陶藝舞臺、遊覽導遊服務台,及給遊客購手信的陶品店;地下兩層是演講廳、陶藝教室、兒童體驗室和餐廳;二樓是常設展館,供遊客回顧百多年來該鎮的陶瓷工業歷史,還有很多當地出土的(也有仿造的)陶瓷古蹟文物,讓人穿梭於今昔與想像的空間。三樓雖同是展廳,卻用作陶藝比賽作品展。
在遊客也會感興趣的陶品店,除了T恤、明信片、陶笛演奏光碟和各式陶瓷紀念品外,還有各式大小及形狀不同的陶笛,售價由臺幣百多元至數萬元,差異很大。但陶笛就如牧童笛、短笛、口琴一樣,均屬於便攜且便宜的樂器,與鋼琴、風琴、大提琴這類體積龐大且較昂貴的樂器性質很不同,售價太貴便失卻本來的意義了。
假如你預備在此一天遊的話,還可參觀陶窯工廠,部份會於平日開放參觀。亦可參觀陶藝坊,有些還附有拉坯、雕刻、彩繪、上釉至窯燒的實作班,或可看到整件陶瓷藝術品的製成過程。入夜後還可逛逛南雅路夜市,雖然較為小型(因為是小鎮嘛),但便宜又著名的滷肉水煎包吃幾個便可連晚餐也省卻。可是要在鎮內住宿,還得要有心理準備這裡是沒有甚麼星級旅館的,但是離火車稍遠的一些汽車旅館,還是有其特色風格與主題。
各位若有興趣,可瀏覽我當天遊鶯歌鎮所拍的20100331-鶯歌陶藝相簿。
由於鶯歌鎮蘊藏大量合適製陶的黏土,所以早於二百年前已有陶瓷產業,至今更是全臺灣最大的陶瓷藝之鄉,陶瓷品除內銷外更輸出至全球各地,包括建築用的紅磚、灰磚、壁磚、瓷磚;家居的浴缸、馬桶;還有茶具、花瓶、瓷板畫、家庭器皿、飾物等各類陶瓷藝術品。
由桃園市乘一站火車便可到達鶯歌鎮,對鐵道旅遊者是很方便的行程,半天遊便足夠領略小鎮風情。
在踏出火車站一刻,梯間及侯車間的陶瓷壁畫清楚告訴你這特色:陶瓷製品是小鎮最大的工業,品種繁多且質優的陶藝品亦使小鎮的旅遊業興旺。傳統農業隨歲月式微,陶瓷卻與鶯歌鎮悄悄地融合。
每年在鶯歌鎮舉行的「國際陶瓷嘉年華」,稱為「陶瓷老街」的尖山埔路便是重點。我遊覽當日剛好是嘉年華的前數天,街道已掛上不少宣傳旗幟,很多店舖早已為此作好準備,因此我還可隱約感到節日的氣氛。嘉年華目的據說是推廣陶瓷文化,如鑑賞陶瓷、製作陶瓷、展出陶瓷藝術製品:是藝術為主,而非商業促銷活動。
走在「陶瓷老街」,陶瓷店舖與陶藝工作坊之多,足以令平日對陶藝沒甚麼興趣的人也流連一番。精美實用的陶瓷家居用品固然不少,外國遊客要購買回家卻要考慮清楚,因為除了擔心機場行李託運會損毀這些易碎物品外,在旅程甫開始便要攜著這些物品也很不方便,若立下決心以貨運寄返,則要把把郵費也算進去。
最後以臺幣四百五十元購買了一支C調陶笛,吹出的是較柔和的中音域,小小的尚可放進行李箱內。相比對其他陶藝品的外行,自已對音樂的興趣及認識至少在選購陶笛時不至有笨笨的感覺。然而和店員閒談過後,再比對不同店舖的貨品售價,我相信這小鎮的民風是淳樸老實的,不會因為是遊客便提高售價。
陶笛的體積愈小音頻也愈高,最小的可完全藏於掌中;愈大的除了可吹出更低沉的音頻外,也可鑽更多氣孔,因此能吹出更廣的音域,奏出更多歌曲,所以除售價較費外,也要求更高的技術才可掌握,並不適合初學者。外形上除最常見的三角形及圓蛋形外,也有趣緻形狀如海豚、香蕉、鴨子等。這類陶笛體積較小且氣孔較少,相信是為了吸引小孩的學習興趣。
外表亮麗堅固的陶笛,在製作過程要經塑型、鑽孔、調音、上釉、窯燒等多個步驟。相比一些以塑料造成的「塑笛」,陶笛的製作成本會較高。但由於陶製的笛在外觀及吸水性比塑膠更佳,因此「塑笛」祗宜給純作擺設、手信,或是給初學者及小孩入門之用。
陶笛是簡單易學的樂器,祗需看懂簡譜便可吹奏,在閒時或心裡不平靜時練習或吹奏,都是很好的紓緩途徑。而且由於體積小重量輕,要走到鄉郊或海灘吹奏舒懷,無論男或女、魁梧或窈窕也不會有太多負擔。然而陶笛的局限在於它祗能吹出單音,適合與其他樂器合奏或演譯樂章的一些段落,除非你的技巧已很高超。
然而它的簡樸卻對於演譯自然純樸風格的音樂卻很合適。聽過一些陶笛演奏光碟後,或足以令人對這種樂器的觀感改變。遊完陶瓷老街,到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走一趟,便可在館內的陶品店找到很多陶笛演奏光碟,就是不買也有可以試聽。唯一要注意的陶瓷博物館平日是9:30~17:00開放,假日則至18:00。
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琉離外觀很觸目,館內戶外盡便是佔地廣闊的「月門廣埸」,可供舉辦展銷或表演活動;一樓還有陶藝舞臺、遊覽導遊服務台,及給遊客購手信的陶品店;地下兩層是演講廳、陶藝教室、兒童體驗室和餐廳;二樓是常設展館,供遊客回顧百多年來該鎮的陶瓷工業歷史,還有很多當地出土的(也有仿造的)陶瓷古蹟文物,讓人穿梭於今昔與想像的空間。三樓雖同是展廳,卻用作陶藝比賽作品展。
在遊客也會感興趣的陶品店,除了T恤、明信片、陶笛演奏光碟和各式陶瓷紀念品外,還有各式大小及形狀不同的陶笛,售價由臺幣百多元至數萬元,差異很大。但陶笛就如牧童笛、短笛、口琴一樣,均屬於便攜且便宜的樂器,與鋼琴、風琴、大提琴這類體積龐大且較昂貴的樂器性質很不同,售價太貴便失卻本來的意義了。
假如你預備在此一天遊的話,還可參觀陶窯工廠,部份會於平日開放參觀。亦可參觀陶藝坊,有些還附有拉坯、雕刻、彩繪、上釉至窯燒的實作班,或可看到整件陶瓷藝術品的製成過程。入夜後還可逛逛南雅路夜市,雖然較為小型(因為是小鎮嘛),但便宜又著名的滷肉水煎包吃幾個便可連晚餐也省卻。可是要在鎮內住宿,還得要有心理準備這裡是沒有甚麼星級旅館的,但是離火車稍遠的一些汽車旅館,還是有其特色風格與主題。
各位若有興趣,可瀏覽我當天遊鶯歌鎮所拍的20100331-鶯歌陶藝相簿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