鶯歌陶藝(31/03/2010)

  在今年復活節前後的九天,在我超額假期的初段,到臺北縣鶯歌鎮走了一趟。
  由於鶯歌鎮蘊藏大量合適製陶的黏土,所以早於二百年前已有陶瓷產業,至今更是全臺灣最大的陶瓷藝之鄉,陶瓷品除內銷外更輸出至全球各地,包括建築用的紅磚、灰磚、壁磚、瓷磚;家居的浴缸、馬桶;還有茶具、花瓶、瓷板畫、家庭器皿、飾物等各類陶瓷藝術品。
由桃園市乘一站火車便可到達鶯歌鎮,對鐵道旅遊者是很方便的行程,半天遊便足夠領略小鎮風情。
  在踏出火車站一刻,梯間及侯車間的陶瓷壁畫清楚告訴你這特色:陶瓷製品是小鎮最大的工業,品種繁多且質優的陶藝品亦使小鎮的旅遊業興旺。傳統農業隨歲月式微,陶瓷卻與鶯歌鎮悄悄地融合。
  每年在鶯歌鎮舉行的「國際陶瓷嘉年華」,稱為「陶瓷老街」的尖山埔路便是重點。我遊覽當日剛好是嘉年華的前數天,街道已掛上不少宣傳旗幟,很多店舖早已為此作好準備,因此我還可隱約感到節日的氣氛。嘉年華目的據說是推廣陶瓷文化,如鑑賞陶瓷、製作陶瓷、展出陶瓷藝術製品:是藝術為主,而非商業促銷活動。
  走在「陶瓷老街」,陶瓷店舖與陶藝工作坊之多,足以令平日對陶藝沒甚麼興趣的人也流連一番。精美實用的陶瓷家居用品固然不少,外國遊客要購買回家卻要考慮清楚,因為除了擔心機場行李託運會損毀這些易碎物品外,在旅程甫開始便要攜著這些物品也很不方便,若立下決心以貨運寄返,則要把把郵費也算進去。
  最後以臺幣四百五十元購買了一支C調陶笛,吹出的是較柔和的中音域,小小的尚可放進行李箱內。相比對其他陶藝品的外行,自已對音樂的興趣及認識至少在選購陶笛時不至有笨笨的感覺。然而和店員閒談過後,再比對不同店舖的貨品售價,我相信這小鎮的民風是淳樸老實的,不會因為是遊客便提高售價。
  陶笛的體積愈小音頻也愈高,最小的可完全藏於掌中;愈大的除了可吹出更低沉的音頻外,也可鑽更多氣孔,因此能吹出更廣的音域,奏出更多歌曲,所以除售價較費外,也要求更高的技術才可掌握,並不適合初學者。外形上除最常見的三角形及圓蛋形外,也有趣緻形狀如海豚、香蕉、鴨子等。這類陶笛體積較小且氣孔較少,相信是為了吸引小孩的學習興趣。
  外表亮麗堅固的陶笛,在製作過程要經塑型、鑽孔、調音、上釉、窯燒等多個步驟。相比一些以塑料造成的「塑笛」,陶笛的製作成本會較高。但由於陶製的笛在外觀及吸水性比塑膠更佳,因此「塑笛」祗宜給純作擺設、手信,或是給初學者及小孩入門之用。
  陶笛是簡單易學的樂器,祗需看懂簡譜便可吹奏,在閒時或心裡不平靜時練習或吹奏,都是很好的紓緩途徑。而且由於體積小重量輕,要走到鄉郊或海灘吹奏舒懷,無論男或女、魁梧或窈窕也不會有太多負擔。然而陶笛的局限在於它祗能吹出單音,適合與其他樂器合奏或演譯樂章的一些段落,除非你的技巧已很高超。

  然而它的簡樸卻對於演譯自然純樸風格的音樂卻很合適。聽過一些陶笛演奏光碟後,或足以令人對這種樂器的觀感改變。遊完陶瓷老街,到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走一趟,便可在館內的陶品店找到很多陶笛演奏光碟,就是不買也有可以試聽。唯一要注意的陶瓷博物館平日是9:30~17:00開放,假日則至18:00。
  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琉離外觀很觸目,館內戶外盡便是佔地廣闊的「月門廣埸」,可供舉辦展銷或表演活動;一樓還有陶藝舞臺、遊覽導遊服務台,及給遊客購手信的陶品店;地下兩層是演講廳、陶藝教室、兒童體驗室和餐廳;二樓是常設展館,供遊客回顧百多年來該鎮的陶瓷工業歷史,還有很多當地出土的(也有仿造的)陶瓷古蹟文物,讓人穿梭於今昔與想像的空間。三樓雖同是展廳,卻用作陶藝比賽作品展。
  在遊客也會感興趣的陶品店,除了T恤、明信片、陶笛演奏光碟和各式陶瓷紀念品外,還有各式大小及形狀不同的陶笛,售價由臺幣百多元至數萬元,差異很大。但陶笛就如牧童笛、短笛、口琴一樣,均屬於便攜且便宜的樂器,與鋼琴、風琴、大提琴這類體積龐大且較昂貴的樂器性質很不同,售價太貴便失卻本來的意義了。
  假如你預備在此一天遊的話,還可參觀陶窯工廠,部份會於平日開放參觀。亦可參觀陶藝坊,有些還附有拉坯、雕刻、彩繪、上釉至窯燒的實作班,或可看到整件陶瓷藝術品的製成過程。入夜後還可逛逛南雅路夜市,雖然較為小型(因為是小鎮嘛),但便宜又著名的滷肉水煎包吃幾個便可連晚餐也省卻。可是要在鎮內住宿,還得要有心理準備這裡是沒有甚麼星級旅館的,但是離火車稍遠的一些汽車旅館,還是有其特色風格與主題。
  各位若有興趣,可瀏覽我當天遊鶯歌鎮所拍的20100331-鶯歌陶藝相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