賽事除了馬拉松、半馬拉松,還有12公里迷你馬拉松。馬拉松限時七小時,算是十分寬鬆的要求。假如在某時限未能完成20公里、30公里,大會安排了車把選手載走,但仍會與其他未能在七小時內抵達終點的給予「殘念證書」。究意是安慰、激發未能完成者、還是聊作紀念?答案因人而異。
比賽起點在1999年9月21日「集集大地震」(或稱921大地震)中受到嚴重破壞的武昌宮旁。新的武昌宮已在原址附近重建,倒塌的原廟則永久保留。首10公里賽道中有多處音樂演奏。因為馬拉松、半程及12公里賽路線重疊,自起跑至首次折返,音樂演奏涵蓋首20公里路程,令參加者奔馳在鄉村與音樂中。20公里後,馬拉松參加者便往水里鄉方向,走餘下沒有音樂演奏的賽道。至最後一公里時,才再有音樂演奏為參賽者最後衝線打氣。
賽事至少有三個特點,第一個是沿途的音樂演奏。除了大會安排的義務表演者外,有些是個人自願表演者。第二是因交通的暫停。賽道因為要經過集集支線鐵路,所以當有火車駛過,便得待火車駛過後才能繼績跑。馬拉松路線在後20公里會經過繁忙路口,因此會出現停下等車輛通過再跑的機會。第三是每公里的路標。它不是簡單的告訴你跑了多少,更附有不同句子(下選了其中四幀照片),至於完成記念獎牌是以小提琴作圖案,兩方面均可看出主辦者的細心與投入。
這次也是我完成的第60個馬拉松公路賽。「六十馬」,回到「跑馬」初衷:不在於競技,而在於快樂。過程感到歡樂,從中留下回憶才更有價值。在不阻礙其他參賽者下,沿途拍下照片,記錄當時當地的心情。比起獨一無二的回憶,完成時間便變成為次要了。
上半程沿路有各類不同的樂器演奏,但以saxophone(色士風、薩克斯風)最多。有些並非大會所邀請,而是自發出席表演的。
賽道多次途經火車軌道及繁忙道路,因此常要待火車及車輛駛過,才能繼績賽程。
每公里路標上均有不同的句子,它們會提供的思考空間,有助回想跑步的初衷。
於完成記念獎牌是以小提琴作圖案,這些小節可看出主辦者的用心安排。
賽事資訊
- 2014集集音樂馬拉松。網址 http://www.msj.tw/news/news3.php?Act_Idd=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