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丟掉50件東西,找回100分人生」,這本書是2009年出版的,奇怪的是我漸漸也開始丟東西了。書本祗是催化劑,生命歷程才是燃料。
把陳年電視捐出,不是要換37~46吋LED新款,而是用24吋電腦LED螢幕充當,加上HK$300的USB接收器,一機多用,不必把電視作為家居佈局的中心。
電熱水瓶送人後,買來小型即熱有瀘水功能的電水機,雖然售價較為昂貴,但不用預熱的冷熱水供應更環保。
除非是很講究飲食的,不然微波爐、電磁爐,再加上燜燒或壓力鍋(或是光波爐等),足以取代所有明火煮食爐具,少了油煙,隨健康外也易於清潔。
把音樂CD轉換成無失真Flac榴案、影音CD直接拷貝dat或轉成mp4格式、DVD影碟轉換成ISO榴案,把隨書的CD或DVD依樣拷貝,儲存在電腦中,把保存欠佳的光碟作塑料回收。DVD/CD架祇餘工作最常用的,或是買回來紀念的影音碟。
把發黃的照片掃瞄,用無失真Tiff檔存回電腦中,在按日期整體好,將來易於回顧,再把原照片砍掉。仿完好的用劃一尺寸、可放書櫃的相簿整理好,珍重保存。
多年累積的來往書信、日記、明信片、賀卡,再看一遍,完後碎掉回收,傅予新生命。直得保留的或祇有5%,那就是你心價值的縮寫。
一些旅行購買或朋友致送的紀念品或毛公仔等,假如多年來它們都不曾在家中展示櫃出現,乾脆送給人或棄掉。過程中會告訴你,能夠留在心中、留在腦中的才是你所珍重的。喜歡的話,當然可以拍照存檔。
把衣櫃多年沒穿的衣服,洗淨回收,這樣才有更多空間再添新的,反正100件衣服,日常穿的也許不及一半。把曾出戰多次馬拉松及日常練習,已磨損的跑鞋洗淨回收。無論它曾為的創造了那次P.B.,放太久塑料會老化,不如它們「在生」時送給其他人來延續生命。
把沒重讀幾會的書、過期工具書、再沒興趣的書類、因日照及潮濕而發黃的、及挑起我負面情緒的簡體中文書送人或回收。餘下有紀念價值的及訪客也有興趣翻閱的書,置於客廳書櫃(下圖),其他書籍置於睡房(家居狹小,沒有專用書房),這樣節省了至少50%儲書空間。
假如以馬拉松反影這捨棄與保留的心態,當30km起舉步維艱時,放棄是為了完成賽程。放棄的包括你自豪的速度、與對手爭一刻勝利的心態,或是不按身體狀況調節的步速;保留的祇是意志,要用人生智慧優化取捨而換來那衝線的一刻。
香港64公里環島計時賽 (15/04/2014)
上次正式參加這賽事是2011年,這賽是人數限制是三百人,主辦者是香港元老會(VAOHK)。賽程由黃泥涌水塘出發,沿途經多條山徑,穿梭薄扶林水塘、香港仔水塘及大潭水塘,也經山頂、大潭、石澳等遠離都市的路徑,還有信步可及卻又不染繁囂的金夫人馳馬徑等。賽事自由選擇出發時間,最早是6:00起步,每15分鐘一組出發,完成時間最早是14:00,最晚是16:00。假如是高手,真的可以選9:00才起步,14:00回終點,用5小時完成。不過還沒有5小時內完成64km的記錄。
賽道由一圈25公里,加上另一圈39公里,組成8字形,兩圈交匯點便是黃泥涌水塘,是起點及終點,路線在港島繞了一圈。雙數年以逆時針方向,先跑短路線一圈:黃泥涌水塘、寶雲道、中半山區、太平山、港島徑首兩段、香港仔水塘,再返回出發點。然後繼續跑長路線一圈:黃泥涌水塘、紫蘿蘭山徑、大潭水塘、港島徑第七及第八段、柴灣至鰂魚涌的引水道、康柏郊遊徑、鰂魚涌緩跑徑、金督馳馬徑、畢拉山道,再返回黃泥涌水塘。單數年則順時針方向,先跑長圈再跑短圈,路線次序與單數年完全相反。賽事還有接力,兩人各跑約32公里。這賽事因為是穿梭鄉郊,雖然主辦者在分歧路線留了記號指示,但最好還是先預習路線,或是有伴同跑,因為參賽人數有限,而且不同時間起步,到路段後期參賽者會十分疏落,不熟路會迷失。這是你與自己的意志和體力競賽,一個人走下去也要完成,是這賽事另一考驗。
今年因為報名名額早滿,湊熱鬧陪朋友跑後39公里的路線。10:30才起步,趕及與踏上下半段的跑手一起。然而炎熱自12:00變得明顯。跑至石澳檢查站後,愈來愈熱的天氣令一些選手放棄了。之後是27℃無遮掩環境。到下一個柴灣檢查站,志工看到有跑來的都鼓掌。縱使我表明並非是正式參賽,他們也不吝物資如橙、香蕉及水等,看來早從各檢查站電話聯絡中,知道祇有餘下不多的參加者仍在堅持。補給站有關閉時間,從前參加的經驗是,補給站關閉,表示仍繼續的參加者幾乎不可能在16:00走到終點,志工們不會再紀錄參加者到該檢查站的時間,但是仍會留下補給,讓逾時卻堅持的參加者繼續餘下路程。雖說16:00結束,但事實上每年也有參加者到了18:00才回到終點的,大會雖撤走大部份工作人員,但仍有數位會留下,替未完成者看管行李及紀錄完成時間。對參加者而言,不放棄,是對自己決定參加而負責;在主辦者而言,雖然帶來不便,卻貫徹香港元老會的友善精神。
其實沿途還有不少美景,常跑公路賽的,會發覺鄉郊仍然有現在少有的建築及風情,卻又近在咫尺。這天我因事祇跑了下半程的3/4,明年待手上的計畫完成後,等等我,會再來的。
賽道由一圈25公里,加上另一圈39公里,組成8字形,兩圈交匯點便是黃泥涌水塘,是起點及終點,路線在港島繞了一圈。雙數年以逆時針方向,先跑短路線一圈:黃泥涌水塘、寶雲道、中半山區、太平山、港島徑首兩段、香港仔水塘,再返回出發點。然後繼續跑長路線一圈:黃泥涌水塘、紫蘿蘭山徑、大潭水塘、港島徑第七及第八段、柴灣至鰂魚涌的引水道、康柏郊遊徑、鰂魚涌緩跑徑、金督馳馬徑、畢拉山道,再返回黃泥涌水塘。單數年則順時針方向,先跑長圈再跑短圈,路線次序與單數年完全相反。賽事還有接力,兩人各跑約32公里。這賽事因為是穿梭鄉郊,雖然主辦者在分歧路線留了記號指示,但最好還是先預習路線,或是有伴同跑,因為參賽人數有限,而且不同時間起步,到路段後期參賽者會十分疏落,不熟路會迷失。這是你與自己的意志和體力競賽,一個人走下去也要完成,是這賽事另一考驗。
今年因為報名名額早滿,湊熱鬧陪朋友跑後39公里的路線。10:30才起步,趕及與踏上下半段的跑手一起。然而炎熱自12:00變得明顯。跑至石澳檢查站後,愈來愈熱的天氣令一些選手放棄了。之後是27℃無遮掩環境。到下一個柴灣檢查站,志工看到有跑來的都鼓掌。縱使我表明並非是正式參賽,他們也不吝物資如橙、香蕉及水等,看來早從各檢查站電話聯絡中,知道祇有餘下不多的參加者仍在堅持。補給站有關閉時間,從前參加的經驗是,補給站關閉,表示仍繼續的參加者幾乎不可能在16:00走到終點,志工們不會再紀錄參加者到該檢查站的時間,但是仍會留下補給,讓逾時卻堅持的參加者繼續餘下路程。雖說16:00結束,但事實上每年也有參加者到了18:00才回到終點的,大會雖撤走大部份工作人員,但仍有數位會留下,替未完成者看管行李及紀錄完成時間。對參加者而言,不放棄,是對自己決定參加而負責;在主辦者而言,雖然帶來不便,卻貫徹香港元老會的友善精神。
其實沿途還有不少美景,常跑公路賽的,會發覺鄉郊仍然有現在少有的建築及風情,卻又近在咫尺。這天我因事祇跑了下半程的3/4,明年待手上的計畫完成後,等等我,會再來的。
賽事網址
- 香港元老會 http://www.avohk.org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