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便是香港渣打馬拉松。參加了多年,見證了港馬的路線的轉變。有一年是在香港島中環近渣打銀行總行作起點的,過西區海底隧道後,經過西九龍公路、青衣橋、長青隧道,在汀九橋折返後,沿相同路線經西九龍公路到近港鐵奧運站折返,再經西九龍公路至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。這條路線相信很多跑手也沒跑過,除非是像我這樣的「老鬼」。還有便是由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出發,經紅磡繞道、加士居道,進入西九龍公路,經西九龍公路、青衣橋、長青隧道、汀九橋再折返回西九龍公路、到近港鐵奧運站折返,再經西九龍公路,至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。可能為了容納更多參加者,近年的路線已大定,唯一的是三年前改由經昂船洲才轉往青衣島。
但再多的轉變,這仍是一條很孤單的路線,因為前40公里都是在高速公路及隧道進行,除工作人員外,祇有你及其他跑手在跑。曾參加過海外賽事的,都會對沿除由主辦單位、協辦單位、跑會及自發的啦啦隊留下深刻印象。這些對追求完成時間的跑手來說,也許一點也不重要。但對於業餘跑手來說便很不一樣,沿途景色之外,啦啦隊的氣氛、補給站的工作人員的熱情,那怕是冷風下的一杯薑茶、給你灑水降溫、啦啦隊給你來個give me five等,都予你相同賽程,不同意義。那是你多年後忙了完成時間,但仍能記得某賽事的原因。這是我認為一旦參加了海外賽事,便樂意繼續下去的原因。或許可以這樣說,參加港馬是因為比賽,參加海外賽是因為回憶。
每年的香港渣打馬拉松前一週的星期六、日,都有香港渣打馬拉松前嘉年華,讓本地參加跑手領取選手包。這個嘉年華如何,若是我這匆匆逗留十多分鐘的人來說是有失客觀,但其中我較喜歡的是舞臺來自不同團體的表演。另外是嘉年華場地面積很大,可以容納很多攤位,可是也因此令部份時間及攤位會出現冷場。這樣也代表嘉年華能有發展的空間,除了比賽,嘉年華可以成為參賽者願意多花時間留下的場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