捍衛新聞自由大遊行(23/02/2014)

  這天的遊行抗議活動所經過的地方,可看到四種不同的人。

  2014年2月23日,傳媒工會號召新聞界「企硬反滅聲」大遊行,集會地點在香港中環遮打花園。我雖然不是新聞工作者,但是仍然參加,因為新聞自由與公義、人權及民主息息相關。

  下午2:30,我到達遮打花園集合時,現場已擠滿不少人,包括來自香港及海外的新聞工作者,還有一些香港政黨。有兩件事必須提的,首先是「大紀元時報」,這20年來該報受的外來壓力是最大的,例如沒有人敢承印,他們逼著要自己添置印刷器才來出版,另外是常受刑事滋擾及破壞,警方卻從來沒抓到破壞者,令人不得不質疑警隊的「效率」。唯一較其他香港傳媒人好的,是他們編輯自主,揭露中共欲掩蓋的消息是其他報章不會刊登的。事實上,該報的內容比從前充實了,多了國際、財經、娛樂、生活及副刊等。例如今天所載有關Netflix網路電視,在其他報紙也看不到。另外便是集會當天有人民力量的成員,不斷用髒話辱罵傳媒人李慧玲,還穿梭其他團間作出挑釁。人民力量一系,向來令我生厭,以為自己一套作唯一標準,排斥其他觀點不同者,有違民主理念,更是在破壞民主的凝聚。

  集合地點附近很熱鬧,有外傭載歌載舞。香港祇是他們工作的地方,這便是我說的第一種人:過客。第二種是逃避問題的人,包括其間人匆匆走過,沒有停留的香港人。他們可能認為事不關己、生活過得安穩便可,若環境太惡劣無法忍受便離開。另一種是由中國來到香港的新移民,因為香港相比中國已是法治及自由的地方,所以樂於現狀。第三種是接受現狀,從中賺好處的人。在遊行到了政府總部便可看到,美其名是幾個「監察傳媒」的團體及聯盟,但總共卻祇有50多人,而且多是長者,很多還穿戴主辦者的衣帽服飾。稀疏的人數霸佔了政府總部前的公民廣場,與參與的「反滅聲」大遊行的6,000人相比,說明了雙方支持度的落差。最後一種是改變環境去解決問題,代表了這次參與遊行的人。遊行時李柱銘剛好在我附近,他並非傳媒人,他錢有了,時間也比從前任民主黨魁時多,隨時可以移民,但他仍是這類抗爭活動的常客。四種不同的人,四種價值取向,表現了四種不同的行動。

參加者在行政長官辦公室大閘前繫上藍絲帶
照片來源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international/20140224/35660142/香港怒吼「反河蟹反滅聲」
  有人這祇是傳媒老闆與編輯的意見不同,非關新聞自由。這也許他們真的認為是這樣,也可能他們不能接受香港新聞自由正被蠶食,選擇逃避事實,甚至忽略港新聞自由排名12年間下跌了43位的客觀數據。[1][2] 假如他們這次有參與,聽到出席的傳媒人親身道經歷,便應該認清事實:某人或某機構不喜歡那些佈道,向傳媒老闆施壓,要刪字、刪內容、刪專欄、更換傳媒人的例子多不勝數。例如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,道出了在某報館任職採訪主任其間,六四晚收到上司的字條,指示不能用六四做翌日頭版;批評政府在審批免費電視牌照造假,最後被辭退的威普諮詢顧問亞洲區總監伍珮瑩,轉述客戶的高層以抽起媒體落廣告來壓制她及她公司;鄭經翰把他在DBC董事會時,中聯辦不喜歡李慧玲的聲帶放到網上,證明中國對香港媒體的干預。新聞自由的壓力一直由媒體工作者默默承受,但梁振英任特首後,問題加劇惡化。

  集會的訊息很清楚,若沒有自由的新聞,高層如特首選舉其間唐英年的僭建、及後梁振英的僭建、曾蔭權廉租深圳東海花園君豪閣作退休居所,或是湯顯明繞過申領酬酢開支規管的宴請中國內地官員等,根本便難以揭發。日常層面,如食物及用化妝品修改改有效日期、黑心食品流入、社團機構財務上的私雙授受等,更可能因商業利益而無法報導。以為新聞自由與你毫無關係的,應該好好反思。

相關報導
  • 香港蘋果日報(2014年2月24日)。傳媒工會上街發聲 記者走在最前(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40224/18636030)
  • 臺灣蘋果日報(2014年2月24日)。香港怒吼「反河蟹反滅聲」(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international/20140224/35660142/香港怒吼)
參考來源
  1. Press Freedom Index 2013 (n.d.). Press Freedom Index 2013.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. (Retrieved February 23, 2014 from http://en.rsf.org/press-freedom-index-2013,1054.html)
  2. 香港蘋果日報(2014-02-13)港新聞自由排名 12年跌43位。香港蘋果日報 (Retrieved February 23, 2014 from 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news/art/20140213/18624350)
備註
  • 本文有標示來源的照片僅用作輔助評論之用,如照片擁有者不希望被引用,請告知予以移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