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祇針對開放項目多少不能作計算,例如中國開放某項產業,而又是其求過於供的,祇能算是滿足其市場需要;若臺灣開放的項目國內市場已近飽和,中國外來資金必然衝擊原有行業。[2]
- 投資中國的都是些跨國企業,中國開放項目令他們擴大市場,自然受惠。但臺灣市場相對小,開放項目若在市場已趨飽和,便會做成削價競爭,最後原有行業受到打擊,也加劇貧害懸殊。[3]
- 彭贊成服貿,基於市場定律,開放競爭縱然會影響一些行業,但在「下滲效應」(Trickle-Down effects)下,最終會有較多人受惠。但亦有認為這種看法行不通的,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·斯蒂格利茨,[4]回看近20年開放市場後,做成貧富懸殊急劇增加,便是是推翻此看法的的客觀數據。
- 電訊、報刊、出版對中國是具統戰價值的行業,以資金控制了這類媒體,發放似是而非的新聞,足以影響臺灣政局及每項決策。相反,這類項目不是不開放,便是受制於中國現有的相關法規。臺灣無法透過這類渠道,發放可影響中國的信息。[5]
- 所謂得益不能單看經濟,仍要衝量對社會、環境、文化等帶來的衝擊作衡量。[6]現在向中國出口已佔臺灣40%GDP,[7]服貿通過祇會更大。不是透過市場轉形,而進一步在經濟上倚賴中國,是進一步提高風險。所以也說明為甚麼社會學家反對服貿者。
- 也是最重要的:不可以完全相信有官職的,他們立場其實便是政府立場;他們背後考量的,與市民並不一樣。要自己掌握未來,是需要比較不同資料來源,再看看不同觀點,不能按官方看法下定論。
參考來源
- 親撰"懶人包" 彭淮南:服貿要簽!(2014年3月27日)。華視新聞資訊 [影片]。檢自:2014年3月27日,網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rH2iEb3fgY&feature=youtu.be)
- 張時健(2014年3月28日)【比服貿更快更有效:傳媒事業自由化及其不發展狀態】,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。檢自:2014年3月29日,網址:http://www.civilmedia.tw/archives/16973
- altus0501(2011年7月22日)。全球化的衝擊是兩面刃........未來掌握在我們的手上 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。痞客邦 [網誌]。檢自:2014年3月29日,網址:http://altus0501.pixnet.net/blog/post/34515045-全球化的衝擊是兩面刃........未來掌握在我們
- Joseph E. Stiglitiz (2012). The price of Inequality. New York - London: W.W.Norton.
- 服貿允陸資經營第2類特殊電信 學者憂資安威脅註(2014年03月29日)。臺灣蘋果日報。檢自:2014年3月29日,網址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politics/20140329/369400/7/%E2%80%8B服貿允陸資經營第2類特殊電信 學者憂資安威脅
- 林慧貞(2014年03月29日)。經濟不只GDP,印度學者Kumar問馬總統:你懂不懂經濟是什麼?上下遊新聞。檢自:2014年3月29日,網址:http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48638/
- 台灣經濟(n.d.)。維基百科。檢自:2014年3月29日,網址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台灣經濟